
个人简介 张松,男,1962年9月生,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心血管血流参数无损伤检测技术的研究。主持课题项目6项,项目资金近500万元,参与项目10余项。 招生学科:0831生物医学工程,01生物医学电子与信息处理;085230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01生物医学电子与信息处理。 指导硕士研究生33名,其中已毕业26名,4名获校优秀毕业生。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1名,指导本科毕业设计22名,其中3人获校特优,3人获校优。已毕业的学生已在美国、德国等高校、国内重点高校、各大医院、医疗电子企业等取得一定成就。 承担硕士研究生《血流动力学》课程、本科生《认知实习》、《工作实习》实践课程。 学术科研成果主要包括:1997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8年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201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012年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申请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授权专利已全部转化。申请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SCI期刊6篇,EI8篇,中文核心期刊18篇,出版专著《脉搏波的工程分析与临床应用》。 研究特色从事教学事业近30年来,一直以“政产学研相结合”作为发展路线,注重学术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目前已将多项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研究团队包括罗志昌教授、杨益民老师、李旭雯老师、杨琳老师等老中青结合的团队,文化底蕴深厚,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综合能力培养。合作单位有中国医学装备学会,北京市体育局等;合作临床医院有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合作高校有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研究生在读期间表现优异者可获推荐至国外合作院校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交流深造。 研究内容1、脉搏波血流动力学无创检测的仪器研制:主要从事人体脉搏波信号的无创检测与处理,研究各项脉搏波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生理意义,并研制适用于临床应用的脉搏波血流动力学无创检测设备,仪器具有小型化、便携化特点。 2、运动员心血管功能检测原理分析及检测设备:主要研究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的检测原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功能评价与检测设备的研制,该设备自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起,至2008北京奥运会,多次为奥运重点运动员服务检测,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监测系统的开发:主要从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与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结合临床实验,研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监测设备,该监测系统与北京妇产医院等多家临床医院合作,目前相关产品已有上千万的产值,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预测:主要从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疾病,即糖尿病足的无创检测,该项目与北京同仁医院等临床医院合作,目前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 5、近红外心率采集系统的开发:主要开发基于光电传感技术,在手腕或手指进行心率和脉搏波信号的采集与分析设置,并针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运动心率与安静状态下的脉搏波采集实验,建立一套针对青少年心血管功能的初步评价与分析方法。 6、连续胎儿心电监护对胎儿心功能评价的应用研究:主要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妇产医院、等临床医院以及北京理工大学合作,挖掘胎儿心率参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子宫肌电信号检测在预测早产及分娩监测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7、其他研究:桡动脉脉搏波与指端容积脉搏波的转化关系、血液黏度无创检测、脂肪仪研制、血压无创检测。 课题项目1.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便携式运动员心血管功能无创检测与评价系统的研制”2005-2008:负责人,120万 2.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心血管信息融合检测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2004-2006:负责人,10万 3.北京易思公司“糖尿病微动脉功能检测仪的研制”2009-2012:负责人,100万 4.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项目“科研基地—科技创新平台—心脑血管健康及疾病风险评估”2012-2014:负责人,70万 5.北京市教委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下肢血管功能无创检测技术(糖尿病足检测仪)的产业化”2013-至今,负责人,50万 6.北京金日吉通科贸有限公司“近红外心率采集系统的开发”2013-至今,负责人,120万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颅内动脉瘤新型裸支架的血流动力学研究”2010-2012:主要参与者 8.国家信息产业部“新型多功能心血管血流监护仪及其医疗网络系统的研制开发”2000-2003:主要参与者 9.国家卫生部“动态预测妊高征机理研究”2001:主要参与者 10.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心血管血流参数监测系统”1995-2001:主要参与者 1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光电容积指脉微机检测系统”1996-2000:主要参与者 12.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子痫前期及并发症预测和管理的研究”:主要参与者 13.北京易思公司“指脉容积脉搏波机理和应用研究”2001-2003:主要参与者 14.北京易思公司“脉搏波自动测量装置的研制”2009-2012:主要参与者 15.北京易思公司“皮下脂肪量检测仪”2010-至今:主要参与者 16.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向基础教育倾斜-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北京市中小学生运动过程实时心率采集的可行性研究”2014-至今:主要参与者 17.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妊娠糖尿病远程监护系统研究”2014-至今:主要参与者 研究产品TP-CBS心血管血流参数无创检测仪 SCS运动员心血管血流参数监测系统 可监测人体脉搏波及心率的健康鼠标 糖尿病足检测仪 Mp妊娠高血压监测系统 皮下脂肪厚度检测仪 血液粘度检测仪 基于Android声卡的脉搏波检测装置 奖项1.张松.运动负荷人体血流参数动态机理分析及其应用. 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1998.4 2.张松,杨琳,杨益民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流动力学基础与临床研究及推广应用.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011.12 3.杨琳,张松,杨益民等.子痫前期血流动力学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2012.12 学生印象硕士毕业生,目前就职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 很荣幸成为张老师招收的第一名学生,从临床医学专业转入生物医学工程这个交叉学科让我一开始很难适应,但是张老师耐心的引导我找到了合适的课题研究方向,为我后来的出国深造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硕士毕业生,目前就职于美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张老师英俊帅气,对待学生非常温和;我最敬佩他在科研上的钻研态度,以及极高的工作效率,还有我们都应该学习的运动精神,哈哈,张老师平时最喜欢的运动是踢足球!
硕士毕业生,目前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大学三年级来到实验室找张老师做科技项目,那时候的自己对书本上的知识很感兴趣,但是处在一个懂理论却不会应用的状态,感谢张老师为我提供的各种机会以及后来在我研究生学习生活中对我的敦敦教诲。
硕士毕业生,目前就职于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我的本科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相比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直接升学的同学,我的专业知识面不够宽不够广。张老师从我的学习与实践经历出发,指导我发挥本科专业的优势,在对软硬件学习和开发要求深度难度的同时也敦促我加强对课题方向临床知识的学习与理论探索。现在我毕业了,找了一份理想的工作,谢谢张老师对我的指导以及严格要求。
联系方式zhangsong@bjut.edu.cn yanglin@bjut.edu.cn 010-67392010 生命东楼208室
2015-7-10更新
|